行业资讯

0471-5165699

联系我们
.
首页 > 行业资讯

教育科学家心灵深处的呐喊

作者:塞外艺术网 |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张文贤 | 日期:2004-01-01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的新著《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从宏观教育政策、推进全民阅读、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等九个方面提出了100条建议。其中有些建议涉及科教兴国战略,有些涉及教育的民生地位,有些涉及教育方针,有些涉及教育环境。然而,贯穿100条建议的一根红线是改革。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因为老百姓对中国教育总是满怀期望,但是中国教育的现实又使大家有很多不满。最集中的反映可能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痛,这是21世纪有关教育的“天问”!

朱永新是专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又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教育科学家,并且在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坚持通过长期的实验和深入的思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认为:“要想摆脱中国教育的危机,首先面临的是如何解决全民对于教育集体失望的问题。”因此,他建议,首先,应该用美好的教育蓝图激励大家;其次,应该用美丽的教育故事鼓舞大家。

作者是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发起人,经过12年的探索、试验,新教育的实验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山东临淄的一位普通小学老师常丽华和她的孩子们用五年的时间读了524本中外经典名著,考察了山东的许多名山大川。她为孩子们开设了孔子课程、农历诗词课程。孩子们人人会乐器,个个有绝活。毕业考试1/3的学生三门主要课程全满分。原来,小学教育可以这样生动活泼、气象万千!难道我们的智慧还不足以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事在人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什么不为,因为面对新生事物,教育主管部门没有积极推广。他们口头上也主张教育改革,实际上可能“叶公好龙”。有些关键人物还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有的因循守旧,有的怕担风险。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我们的政策规定是支持创新还是阻止创新才是关键。

因此,作者认为,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教育改革。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育。作者咄咄逼人地发问: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这都是必须明确的根本思路和观念问题。作者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首先依赖于教育。教育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贫困和贫富差距。因此,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作者建议政府应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尽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形成社会共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一些政府部门在教育问题上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所谓越位,就是千万不要以为政府是万能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就是什么都要“管头管脚”的“百管部”,实际证明,你想什么都管结果什么都管不好。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转变职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更好的环境。主要是: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防止唯分数论;要均衡发展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还要提升教育信息化、国际化水准,可以吸引海外知名教育机构投资办学,鼓励、支持品牌学校与国际知名学校缔结友好学校或开展合作办学,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问题,作者特别关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建议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规划,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城乡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建议设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

关于教师地位和待遇问题,作者建议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主张弱化和取消职称评定中的外语考试和论文发表的要求,从而避免劳民伤财。比如,教师的工资水平,《教师法》和《教育法》都明文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作者认为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该说是明智和有远虑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要看一下当今千军万马报考公务员的空前盛况,甚至有的优秀教师“逃”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就不用再说什么了。难道制定政策的人真的“忘记”法律还是敢于公然违抗法律?如果有朝一日,千军万马趋之若鹜报考中小学教师,那么,中国的教育就有希望,人们也有理由对国家充满信心!

总之,朱永新教授的100条教育建议,说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心里话。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没有空洞的口号和说教,因为是亲身感受,所以有不少真知灼见,值得广大读者学习,也建议决策者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