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0471-5165699

联系我们
.
首页 > 行业资讯

孟夏:结合艺术教育特色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作者:塞外艺术网 | 来源: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 作者:孟夏 | 日期:2012-04-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艺术形式向教育者传授技艺,使之受到感情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高,思维空间的拓展,促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把人培养成艺术家,而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优秀潜质,努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美好心灵和优秀潜质的社会人。
  正是认识到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安慧里中心小学在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以美立校”的发展思路,制定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将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实施发展的实际情况,学校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机制,确保了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持续发展。十六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美立校”的理念,以“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奠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兴办民族乐团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育人之路。
  新课程试验中,学校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的共性要求,结合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现实条件,以艺术教育为主线,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把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与三级课程综合考虑,聚焦于对三级课程中艺术教育因素的挖掘。在整体推进三级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建构学校多元课程体系。
  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以民乐团建设为突破口,确保艺术类国家课程开齐、上足、教好的同时,对艺术类课程深入思考,兼顾各课程间的整合力度,不仅注重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还注重学习和生活的整合,学生能力与习惯、方法的整合,着力通过深入钻研国家课程,挖掘艺术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以艺术教育为纽带 课程联动形成合力
  经过多年摸索,学校已经确定了以艺术教育为纽带,实现课程联动形成合力的研究流程。
  学校整体把控,带领教师先将国家课程中非艺术教育课程中的艺术教育因素挖掘出来,与艺术教育课程整合,共同梳理、合并成“艺术教育专题课程”。通过整合相关课程目标,重新分解到不同学科课程中,做到课程内容无重复。
  在此基础上,增补地方课程中相关艺术教育内容,对于仍然无法满足需求的,开发校本课程。通过挖掘艺术教育因素,促进三级课程联动,既优化了国家课程资源,形成合力,又有利于课程的深入挖掘,提高了课程的实效性。(三级课程开发流程图如下)

  以特色发展为契机延伸触角全面提升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学校更侧重对民族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特色品牌建设,学校分三个阶段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 集中精力抓乐团建设的同时,通过延伸国家音乐课程触角,着重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鉴赏能力。经过多年摸索和总结,2006年,学校自主研发系列校本课程——“音乐艺术”。根据学生多元智能需求,开发了综合形体训练和舞蹈基础训练的课程——“快乐舞动”;根据乐团发展需要,开发了普及基础乐理知识的课程——“音乐之旅”,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彰显学生自我个性的课程——“民族音乐创编”,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和审美修养的课程——“民族器乐鉴赏”。
  第二阶段 以学校乐团为龙头,推动多项艺术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同时,通过建构多元课程体系,营造艺术教育育人氛围。
  2007-2010四年间,学校按照三级课程开发流程,结合礼仪教育,挖掘《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少年中国说》等中华传统名篇,除开展“诵千古名篇,讲传统故事”活动外,还组织教师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以及对朝阳区区域内《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实验、研究、推广,先后开发了“唱响弟子规”“诵读少年中国说”等课程;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推出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快乐学英语”、“民族体育活动”、“艺术赏析”、“文学魅力”等。这些课程的设计,以感知美、欣赏美为主线,以学校民族艺术特色为基础,通过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效扩大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外延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第三阶段 提升影响、全方位渗透,以社团建设为途径,打造精品课程,铸造校园艺术教育文化品牌。
  在三级课程推进过程中,面对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兴趣的不断广泛,师资力量的不足已成为主要问题。为了打造精品课程,学校与“亚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共建艺术园区。引进优质师资,开发专业授课场所,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开发学生优质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达到民族艺术教育与课程的全面融合,保证课程实施最优化。

  学校在前期校本课程开发和调研的基础上,建设了三十多个教师喜欢、学生满意的学生“普及型社团”。在此基础上,完成“精品型社团”建设,从单一的“民乐社团”向“普及型社团”、“精品型社团”共同成长过渡。抓住学校前期民族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在建设“普及型社团”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民乐、国画、软笔书法、围棋、民族舞蹈、戏剧六大精品社团。
  根据《学校艺术教育三年目标规划》要求,以及学生社团需要,学校艺委会继续组织教师研发艺术教育课程,旨在保证学校高速发展的艺术教育需求。研发过程中,教师以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以社团活动计划、课程内容编排为重点。通过学生社团实践,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力求形成符合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可操作性的多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在学校原有特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研发组的形式将学校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分组,形成课程研发的基础团队。在研发组的活动中采用目标推进和专家指导的模式,将任务分组,优化研发过程。其步骤为:收集、整理信息,形成特色课程雏形;专家指导推进,集体推敲课程内容和推进途径;教师自主研发,形成特色课程文本;学校审核和专家审阅,完成特色课程基础性研发;特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环节,边实践边完善,促使学校特色课程能够更加符合学校教育实际和学生发展需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教育特色课程研发过程中,学校艺委会、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只有监控权,而研发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研发教师可以根据社团课程的需要,以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为依托,独立制定课程计划,设计课程内容。并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完善、调整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一览表

校本课程名称

开发类型

开发时间

开设年级

快乐舞动(形体、舞蹈)

创编

2006.1

1

音乐之旅(基础乐理)

创编

2006.1

23

民族器乐鉴赏

创编

2006.1

45

民族音乐创编

创编

2006.1

6

《三字经》诵读

改编

2007.1

1

《弟子规》诵读

改编

2007.1

2

《论语》诵读

改编

2007.1

34

诵读《少年中国说》

改编

2007.1

6

古诗诵读

改编

2007.1

1-6

快乐学英语

创编

2008.1

12

世界之窗

创编

2008.1

34

影视赏析

创编

2008.1

56

民族体育游戏

创编

2008.1

12

跳皮筋

创编

2008.1

34

踢花毽

创编

2008.1

56

走近课本剧

创编

2009.1

12

课本剧表演

创编

2009.1

34

课本剧创编

创编

2009.1

56

唱响《弟子规》

创编

2010.1

3

笔墨流香(软笔书法)

创编

2010.6

1-6

笔墨流香(硬笔书法)

创编

2010.6

1-6

动漫乐园(计算机)

选用

2010.6

1-6

国画艺术

创编

2010.6

3-6

摄影艺术

选用

2010.9

3-6

小主持人

创编

2010.6

3-6

有趣的数独

改编

2010.6

3-6

国学经典

选用

2010.9

12

民族舞蹈

创编

2010.9

1-6

朗诵

创编

2010.6

1-3

儿 童 画

创编

2010.6

1-3

少儿太极拳

创编

2011.1

1-6

趣味历史

创编

2011.1

34

民俗地理

创编

2011.1

56

小记者

创编

2011.1

4-6

国际象棋

创编

2011.1

1-4

 
以艺术教育课题研究 促课程体系价值提升
  新学期,学校将以艺术教育课题研究为重点,通过艺术教育社团建设完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构建。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研究,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实现从“课堂”知识的传授学习到“第二课堂”能力的培养,再到“社团”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研究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实施策略,将有效策略运用于艺术教育的全过程,最终提升艺术教育的实施水平。
  同时,结合社团建设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促进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融合。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多年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喜获丰收,曾多次获得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金帆奖、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我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把艺术教育元素和文化教育元素有机结合,将教育形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学会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塑造美。真正用艺术教育课程串起艺术文化,努力整合课程资源,完善三级课程模式,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做到对国家、地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创编;根据学生需求对社会资源进行创编;在学习时空的延伸中进行拓展;在综合实践探究中滚动生成。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真正构建多元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课程中生动、主动、活泼的发展。”是我校将为之不懈努力与追求的目标。